共计 3981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10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1月7日,中共故城县委发出了《关于执行“国务院征集补充兵员的命令”的指示 》。
1月10日,经省委批准,李锐锋任中共故城县委副书记经地委批准,刘云廷、赵仁、傅琪瑛参加县委常委。
1月13日,中共故城县委召开了县、区、乡、村主要党员干部会议,历时五天半。会上,县委对巩固提高农业生产合作社及整顿发展互助组、农业生产、征集新兵工作作了专题报告。与会人员对各项报告进行了详细讨论,并联系本乡、本村的实际情况,以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精神肯定了成绩,检查认识了工作中的缺点错误,找出了原因,研究了具体解决的办法。
1月16日至19.日,故城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郑口举行。这次会议应出席代表一百七十人,实到一百一十五人。
会上,县长张雁程作了关于执行《 国务院征集补充兵员的命令 》的报告。报告中指出:“这是我国由志愿兵役制逐步过渡到义务兵役制的开始,也是加强我国国防力量和加速我国现代化国防建设的重要措施”。全县征集新兵三百四十名。
代表们还听取和讨论了王宗周副县长关于《周恩 来 外 长 声明 》的报告。一致认为,美蒋“共同防御条约”的签订,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严重挑衅,是非法的无效的,因而更加增强了中国人民解放自己的领土台湾的决心。
大会最后选出了由十五人组成的故城县人民委员会和故城县人民法院院长。选举结果是: 县长张雁程,副县长白方玉、王宗周,委员李锐锋、梁振东等十一名同志,法院院长武忠会。
1月 13日,张志信任故城县计划统计科科长。
1月,故城县砖瓦厂前身是陶瓷 社,地点在叩庄村 后。以生产土陶为主。一九七一年扩建时,迁到刘堂村西,建二十八门砖窑一座,以生产砖瓦为主,改名为故城县砖瓦陶瓷厂。一九七六年又生产农具,改名为故城县革新农具厂。一九七九年上了解放牌汽车曲轴,又改名为故城县曲轴厂。一九八二年曲轴下马,又建三十二门砖窑一座,生产砖瓦,改为故城县砖瓦厂。建筑面积六千八百三十六平方米,年生产能力红砖四千万块,平瓦四十万片,总投资七十二万元。
2月5日,正式建立了故城县人民反对使用原子武器签名运动委员会。
2月15日,征集新兵报名结束。全县共有适龄青年四千零一十二名 (其中应征一千七百一十二名,缓征的一千八百八十四名,免征的三百一十三名,不征的一百零三名) ,已报名的三千六百名 《其中够应征条件的一千五百四十名,缓征的一千六百七十九名,免征的二百七十八名,不征的一百零三名)。三月六日进行体格检查,三月十日征集新兵工作胜利结束。共送往部队新兵三百五十名,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3月8 日,经中共故城县委批准,建立故城县工商联党组吴奇珍为党组书记。
1955年春,故城县开始使用新人民币 (以元为主),壹元新币相当于壹万元旧币。
4月5日,经中共故城县委提议,地委通过,省委批准,牟泽民任故城县检察院检察长。
4月8日,故城县人民反对使用原子武器签名运动,共有十二万一千七百九十九人签名,占全县人口73.4%。
4月10日,故城县抽调一百三十名县区于部开始整顿巩固生产合作社的工作,到八月十八日结束。经整顿,全县四十六个乡,二百六十一个村中,一类社二百三十五个,五千四百零五户,二类社三百七十一个,一千三百八十九户,三类 社二十六个,五百七十五户。经过整顿,稳定了社员的情绪,使农业社基本上巩固下来。
4月18至21日,召开了中共故城县委全会。全会总结了第一季度工作,传达了地委全会各项指示和决议,针对我县实际情况,进行了详细讨论和研究。为做好工作,又于四月二十四日
至二十八日召开了区委、乡总支书记、乡长会议。4月20日,经中共故城县委提议,地委通过,省委批 准,赵仁任中共故城县委宣传部部长,霍福顺参加中共故城县委为委员。
4月2 2日至2 5日,故城县人民委员会召开了烈军属、在乡军人代耕模范会议。到会模范共四十九人。会议由县人民委员会秘书梁振东作了一九五四年优抚工作简要情况和一九五五年优抚工作的报告。按照省政府规定的模范条件,选出了一等模范四人,二等模范八人。副县长白方玉代表政府对模范发了奖。
4月2 6日,经地委决议,省委批准:张家驹任中共故城县委第二书记。
5月15日,经中共故城县委提议,地委通过,省委批准:牟泽民参加县委任委员。
5月23日,故城县人民委员会作出决定: (一)增设故城县人民委员会水利科,原故城县人委秘书室改为故城县人民委员会办公室,撤消县财政经济委员会,设立故城县人民委员会财经办公室。(二)县人民委员会所属各部门名称:凡称局的一律称故城县x X局,凡称科 (室、处、委员会)的一律称故城县人民委员会xX科(室、处、委员会)。(三) 县所辖区公所名称,统一规定均按地名称呼,不再按数字排列。
5月2 4日,经中共故城县委提议,地委通过,省委批准:刘福祥任中共故城县委组织部部长,参加县委为委员。
6月1日,故城县人民委员会开始使用中刊国徽的铜质圆形印章。同时,原故城县人民政府铜质方印上缴注销,木质长戳同时削角作废。
6月4日经中共故城县委提议,地委批准:杜新德任四区区委书记。
6月6日,故城县第一个电影队成立。6月20日至27日,故城县人民委员会召开了夏季粮食工作会议。会上,通过听取报告,认真座谈讨论,克服混乱思想,明确了党的方针政策,从而认识到完成统购统销任务的 重 大 意义。
8月9日,故城县召开了肃反工作会议。中共故城县委副书记李锐锋在会上作了报告,报告着重分析了当前敌我斗争情况,提出了今年肃反工作的任务、方法、步骤和政策标准。
8月12日,故城县总农户三万六千一百九十五户,农业人口十六万零四百四十九人,组织起来的户数二万五千二百三十四户,占总户数的69.65%,农业生产合作社六百三十二个,常年及临时性互助组一千九百六十个。
8月17日,毕德宝任故城县辛庄区区长。
9月8日至12日,故城县召开了党代会,历时五天。到会代表七百五十二人,列席代表二百四十四人。会议着 重传 达 了毛主席对合作化问题的指示和两项决议以及县委关于农业生产增产的计划。中共故城县委书记彭广峰在会上作了报告,号召全县人民积极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努力增产粮棉,为完成一九五五年发展农业合作和农业增产计划而奋斗。
9月15日,在中共故城县委主持下,由公安局、检察院法院三机关抽出四名领导干部,组成逮捕指挥部,并 从县 直 机关、企业和区、乡、村抽调可靠党员干部二百六十六名,组成了逮捕大队,于九月十六日拂晓开始进行逮捕第一批罪犯的统一行动,共逮捕反革命分子和各种犯罪分子一百三十九名。
9月25日,经中共故城县委提议,地委通过,省委批准白方玉参加中共故城县委为委员。
10月3日,故城县总结了运河防汛工作,投入防汛干部四百零八名,民工一万七千零六十九名,动土二十八万七千四百三十六方,战胜了五次洪峰,安全渡过了汛期。保证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10月5日至9日,故城县召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二届代表大会,历时五天。到会代表一百五十二人。会上,选出了新的团县委十一名委员、三名侯补委员,路秀岭当选为书记中共故城县委宣传部部长赵仁在会上作了“党的工作方针、任务及当前措施”的报告,路秀岭作了“关于二年来团的工作情况及今后任务”的报告。会上还选举了出席省团代会的代表。
1 0月22日,故城县西原隰区庞田村乡马田村划归为枣强县。
10月30日,经中共故城县委提议,地委批准:张金升任二区区委副书记兼区长。
10月31日至11月5日,中共故城县委召开了第四次县委全会(扩大)。参加这次全会的人员;县委委员十一人,县直各部委各党组负责干部和各区委书记、区长、区青年团书记、驻乡指导员,共一百人。会上,由彭广峰传达了党中央七届六中全会的两个决议、两个说明、毛主席的结论和地委五次全会结论,以及县委关于加强驻乡指导员工作领导的指示。通过这次会议,增强了大家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决心和信心。
11月16日至20日,故城县召开了第二次粮食工作三级干部会议。会上,听取了关于今年农业生产、分配政策和统购统销的报告,使大家进一步认识到狠抓粮食工作的重要性。
11月21日,经中共故城县委提议,地委通过,省委批准:孙健任中共故城县委财贸部部长,参加县委为委员。
12月5日拂晓,故城县公安局按照上级指示精神,进行了逮捕第二批罪犯的统一行动,共逮捕犯人八名。
12月22日,中共故城县委发出了关于试办高 级社的指示。认为目前我县已基本实现了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合作化。这种初级形式的农业社已不适应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从现在起就应有领导有计划的试办高级社。
12月26日,经地委决定,省委批准:张雁程任中共故城县委第二书记,免去其故城县县长职务。
12月27日至29日,召开了故城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应出席代表一百七十人,实到会代表一百二十九人。这次会议的中心内容:审查讨论故城县一九五五年农业生产工作和一九五六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计划,通过了县兵役委员会人选,讨论了当前征兵工作。
1 2月31日,故城县在肃反运动中,共清查出反革命分子及其他坏分子十三名,为下一步的肃反工作打下了基础。
1955年,建立故城县经济计划委员会。
1955年,吴奇珍任中共故城县委统战部部长。1955年,故城县建起了印刷厂。当时只有十几个工人,年产值几万元。一九七六年由郑口二道街迁往郑口西。现厂区总面积八千平方米,工人一百一十人。固定资产二十九万元,年总产值四十万元,利润二万五千元,主要产品有各种印刷品和纸箱。
1955年,故城县评剧团参加沧州地区会演,演出的剧目是《秋江 》和《拾金不昧 》,获一等奖的演员有花素莲、孙永发、李艳芳,各得金质奖章一枚、奖状一张,获二等奖的演员有王德俊、孟庆亮,各得银质奖章一枚。
1955年,在镇反工作中,故城县公安局逮捕反革命分和各种犯罪子分一百八十七名,破获案件六十七起。处理罪犯一百六十六名,其中判死刑五名,无期徒刑三名。
选自《1949-1983故城县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