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亭历史地理》李文龙 郝金龙——隋朝历亭县

313次阅读

共计 2321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6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隋朝历亭县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始有历亭县。

历亭县地在隋初属贝州武城县区域,根据魏征《隋书。地理志》分析:开皇六 年(586年)前,贝州有清河、清阳、武城、东阳、临清、贝丘、高唐、经城、广 宗、灵、往平十一县。开皇十六年(596年)再分置夏津、历亭、郦、沙丘、府城 五县,改贝丘县为清平县,又于清泉县置贝丘县。十八年(598年)改东阳县为漳 南县。仁寿元年(601年)广宗改为宗城。大业初(605年)废夏津入清河县;废沙 丘入临清县;省灵县入博平;省府城入经县。大业二年(606年)废贝丘入清泉县。 隋炀帝大业年初再行郡县制。大业二年(606年)后贝州统十四县,有清河、清阳、武城、历亭、漳南、蒯、临清、清泉、清平、高唐、经城、宗城、博平、衣平,历亭即其一。

隋炀帝“大业三年罢州为清河郡”。 《隋书•地理志》所载清河郡十四县乃大业三年(607年)以后的设置。

《隋书》记载:“历亭,开皇十六年(596年)分武城置焉” *  《旧唐书》 则说:“隋分县置历亭县”  到北宋欧阳恋又在《舆地广记》中说:“隋分武 城、置历亭县”,卫刃又折中了前二书的牴牾。实际前两书记载都是正确的,《舆 地广记》的折中倒是有些不伦不类。《读史方舆纪要》援引宋白曰:“历亭县之地, 自后魏至高齐,皆为县地。” W°]县西邻侯城县,西北邻武城县。

 


隋拥国共37年,影响历亭县的地理事件有二:

 

1.永济渠经历亭县城

 

隋炀帝"(大业)四年(608年)春正月乙巳,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 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口洌。对永济渠的开挖、经流没有更多当时的资 料作太多的描述,我们能见的资料都是后人的描述,最早是唐宪宗时作宰相的李吉 甫(758814年)所撰《元和郡县志》和北宋太常博士乐史(9301007年)的《太平寰 宇记》记载了永济渠之流径,基本上展现了隋永济渠的地理径流,因为黄河在这一 时段没有干扰过永济渠。

隋炀帝大业四年(608年)在曹魏所开白沟的基础上开凿的一条南达黄河、北 通涿郡(今北京市)的运河,藉以用兵辽东。永济渠在历亭县的径流并不复杂,历 史一直不清晰此段流径,皆因永济渠流经路线上所参照的城镇的历史变迁和穿流的 古河道名称的复杂而让今人摸不着头脑。

隋后的某些史、志、图也把今卫运河当成了永济渠,今人也对经故、武交界的 这段永济渠的径流语焉不详。《武城县志》由于建志年代晚,并未对此作出描述或 考证,所以很多今人在行文时误将古临清(在今临西县的仓上村)想像成今天的临 清市,把老武城(建国镇东焕光桥下)当成唐宋武城(今军屯镇王行杖村),把历 亭县域(今故城县的东北部在北宋中后期、金时期属于历亭县域)理解成历亭县城,

自然而然的也就把今运河(卫运河)当成古运河(永济渠)。然而流淌了四五百年 的永济渠究竟经由何处呢?

在历亭县的永济渠主要利用了西汉屯氏别河绎幕支接鸣犊河故渎而成,简述如 是:永济渠在今故城县南召村不再利用屯氏别河东阳支,而另向建国镇方向开河, 过建国镇马庄村后,再过马庄村东,通过原建国镇中学操场,再东南到河西街南头 接屯氏别河的绎幕支,主要意图估计是避开“高鸡泊,在县(恩县即历亭县)西北。 旧为漳水所汇,广袤数百里,葭苇阻奥”1迢难以修堤蓄水和拉纤护浅。永济渠在今 运河的建国镇东沉船遗址,急拐而北过焕光桥在小钓嘴(今已搬迁)再东折过武城 县老城镇的东徐村,再东南向到西徐村、大赵庄东流,再径:冶庄、前王庄北、东 店南、仁里庄南、后梁庄、小官庄、孙尔庄、小张庄、庄科、马良庄(西北即盘河 和西山)、高庄西、前屯、后屯、孙河沟、任河沟、吴河沟、方河沟、翟河沟、杨 庄、李古寺(北宋礼固镇)向东北接鸣犊河故渎。是郝金龙先生根据谭其骥《中国 历史地图集•隋•河北诸郡》的永济渠走向,查看今卫星地图,经亲历考察部分今 地貌与取土坑土层所考定。关于永济渠的考证文章见本书112页《永济渠在故城县 的来龙去脉》

 

2.窦建德反隋

 

隋朝末年,隋炀帝连年大兴土木,对外不断用兵,繁重的徭役、兵役,使得田 地荒芜,民不聊生,各地人民纷纷举兵反抗,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全国性的农民起义。 漳南窦建德、蓿人高士达、縮人张金称起义反隋,唐初又有漳南刘黑阔反唐。系影 响历亭县的大事件。

历亭县民处在起义军的腹地,首当其冲的响应义军,并为其提供物资和兵源。 但应明了的是窦建德(573621年)籍贯系隋漳南县非唐漳南县人,隋开皇六年586年)分枣强县于今县(今漳南镇)东北二十二里置东阳县;十八年(598年) 改东阳为漳南县,取地居漳水之南为名。唐武德七年移于今理⑶]。能证明非今漳 南镇人。郝金龙先生根据窦建德“时建德耕于田中”,“为里长” 口阿判定家不住县 城;“(孙)安祖刺杀令,亡投建德,建德舍之”⑴刃表明其乡里离漳南县有一定的距离,而是居住在能藏匿人犯的陆路交通不便处;“大王以布衣而起漳浦”1卿,证 明窦的故里在漳河边或与漳河连接的水泽旁;根据大业十三年(617年),窦建 德于广平郡(今永年县)又疏此水入柳沟,遂与永济合流⑷]。所开柳沟河过漳南 县,过高士达的军事基地,必过窦自己的家乡,再通到乐寿(今献县);再以“ (今漳南镇村)北二十里有南鄭城,或以为窦建德所置也”⑷]的记载指示,以奇怪 的“翱城”之名来推敲杀其家小的“枭首之城”;依此,在故城县辛庄乡东三务村 东南找到遗址。详见本书288《窦建德故里研究》。翱城在北宋至和元年(1054 年)到金章宗明昌年间(11901196年)曾属历亭县所辖。

唐武德四年(621年),刘黑阔举兵漳南,陷縮县,及历亭,是也。⑷] 漳南县仍在今故城镇,今武城县漳南镇村的漳南县系窦建德死后三年,即唐武德七 年(624年)所迁县城,发现的遗迹或与刘黑阔反唐有关。

《历亭历史地理》李文龙 郝金龙——隋朝历亭县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