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013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提要:历史上在十个不同位置上设置过以“广川”为名的行政建置。今冀州西北城关村首建的西汉广川王国(信都郡);今景县广川镇西北大富村的广川侯国(县),即广川故城,东汉、三国、西晋到后燕的国、郡、县都在此位置附近设置;东晋后在南京市江宁侨置以广川为名的郡、县;南朝刘宋两次在不同地域设置,有今邹平县长山镇侨置广川郡;在今淄博市东高镇设广川县;刘宋败而南迁,又在今连云港赣榆县侨置广川郡;北魏在今枣强县旧县村东石赵羌垒置广川县;隋于今德州市中曹村置广川县;北宋将河北蓟州改名广川;金朝在今广川镇置属于枣强县的广川镇,后属景县。以最早描述河渠的《水经注》和古地理志指出的方位、距离考定古河和古城。再以河流为郡、县边界以确定广川故城的位置。并以附录讨论了董仲舒故里在枣强、景、故城三县交界处。
正文
志地方志者以其固有成见、星野不变志地理,“固有成见”即说依照神圣的前志志后志,理由是,先贤总比后来者更熟悉古城理;“星野不变”的经纬不变演绎成地理高程不变,河渠不变,以时河看古河,以时城看古城;往往使地方志古地理时就错误百出。就广川言之,志《德州志》的故老们则认为东武城即明、清武城,永济渠即今运河,故城镇即古历县,所以广川在德州是有依据的,敢问你们的“董子读书台”在何处?知明嘉靖枣强者有罗廷唯则认为广川即枣强,枣强即广川,废置变易也,今枣强仍有董子后人,所以敢问你们的“董儒后人”在哪里?志故城县志者以今故城县西北的古高地上存有董仲舒“下帷村”,今名董学村,所以敢问你们的董子“下帷”[创于何处?金朝在今景县建有广川镇,于是“汉广川”也应运而生,辞书与释古者已书于册,何处敢比呀!广川之滥觞才导致董儒故里的滥觞无所,使董老夫子成了 “飞人”,晨“韬光”于枣强,再“下帷”于故城,午“养晦”于景县,再“供职”于江都,得暇“读书”于德州,真是忙得“不窥园”。古儒、古贤们的资料来源有限,得到二十四史⑷]、十二史[妁、前四史〔即恐非易事,再高明的地方先贤如无资料也不会考证出“广川侯国”的具体位置。遇能行万里路者要得出枣强到德州的直线距离要耗多少时间、财力、精力!今天做来只不过是分分秒秒的事,可今人又失缺了古人的那种耐性、知性和乐趣,以致使广川滥觞在德、故、枣、景间游荡不定。乐此道者,不妨抛却名利之心、固有成见,站在读史的角度来考察、分析古人的说法,淘砂以得金。尽管今人为了经济发展再怎么演义古地、古人,总不能失其真实。即书本文,以供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