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强古城考》郝金龙——枣强县城迁徙考

459次阅读

共计 1959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1三乡汇多次建县

晋末复置的枣强县应在三乡会”,建制时间应在晋永和八年(352年),赵石宁以枣强降于冉闵以前,或在石虎称帝时的晋咸康元年(335年)。这时的枣强县先属石赵再属冉魏,冉闵当年(352年)被慕容垂杀后,此地的实际控制权应归慕容氏。穆帝升平元年(367年),河间李黑起义军攻下枣强县城,杀县令卫颜闕]时县城仍然在三乡会。在东晋太元中(376—396年),慕容垂徙(枣强县)治于废广川城25,此前都在三乡会。慕容垂在384年正月建制称燕王,两年后(386年)称帝于中山(定县),历史称后燕”,应在386年建广川郡,据郡废,移枣强县理焉[旳的记载,应在慕容垂396年死前的390年左右 迁枣强县至广川故城。

"后魏神瑞二年(415年)并(广川故城的枣强)入广川” ©I,北魏广川县设于羌垒(今旧县村东),后魏(太和二十二年,498年)复还旧治28,可以看出自415年废除枣强并入广川县,83年后的498年又回到三乡会设枣强县,到高齐天保七年(556年)再移到广川故城。 这是解古枣强城的第二个死结。

2、旧县村

旧县村故县村都曾是古县城,这一点恐怕今人不会存在多大的异议,到底是枣强县还是广川县,分歧就大了,旧县村和故县村是何时的枣强,或是何时的广川就众说纷纭了,因为历史文献也是众说纷纭。我们只能在这种纷纭撷英了。

《太平寰宇记》:高齐天保七年(556年)自故城移枣强县于今县东北,妙〕其中故城是汉枣强县,今县旧县村还是故县村呢?所以今县就成了考量的关键。查公元813年成书的《元和郡县志》西北至州六十八里30]和公元984—990年间成书的《太平寰宇记》枣强县,(州)东南六十八里”⑶,依《元和郡县志》的六十八唐里,1唐里"0.45公里,0.45X68=30.6公里,所以枣强县在旧县村。隋开皇二年(582年),移于今理(旧县村)[刑建置枣强县,《太平寰宇记》的今县在旧县村,一直到宋熙宁元年(1068年)为镇入信都。(清河)水侧有羌垒,姚氏之故居也,今(北魏)广川县治33, “县外城:即羌酋姚弋仲之故垒也[珂。能确定北魏的广川县治在羌垒,羌垒在旧县村东(临河)与隋枣强县城不同郭。东晋石赵将军姚弋仲的羌垒与北魏前期广川县在同一地点。旧县村东曾有北魏的广川旧县,也曾是隋枣强旧县。这是解古枣强城的第三个死结

3、 故县村

宋元丰三年(1080年)成书的《元丰九域志》有枣强到冀州的距离州东南五十五里1宋里=0.468里,55X0.468=25.7公里,这是熙宁元年(1068年),省(枣强县)为镇入信都。十年(1077年)复置]州东南五十五的枣强城东故县村东南。

4、 广川镇之枣强县城

《太平寰宇记》的自故城移枣强县于今县东北十八里广川城置,册]“今县是旧县村,东北十八里广川城不仅要满足今旧县村西东北十八唐里(8.1公里)的条件,还应满足张甲河东、清河北,张甲河从广川北东拐到棘津亭(位置在今贾吕村北)再接今天可见的龙华镇西的张甲河遗迹,这几个条件。广川就被限定在今广川镇西北不远处,广川故城即已确定,那么慕容垂设郡和废郡迁入枣强县的废广川城一定在此,高齐天保七年(556年)后所建的枣强县城也应在此地。查棘津城要满足《太平寰宇记》在县(今旧县村)东北二十七(宋)里,也要满足《水经注》的张甲河又东北,径广川县故城西,又东径棘津亭南” [37],所以确定今龙华镇贾吕村(距隋唐枣强12.1公里)北,即为姜太公卖浆的棘津城

5、 何时迁往刘马村

第三次黄河北流于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内黄口之决所形成,在黄河流经枣强境内时在天会四年(1126年)河溢,城圮(pio乃议迁于县西三十里到马村(今枣强县城)即今治” [38]o洪水所摧的县城是宋熙宁十年(1077年)新建在故县村的枣强县治,到1126年后迁于刘马村。《读史方域纪要》也说金天会四年(1126年),以河患,始迁今治。《邑志》以为广川故城,误矣。削,应该是城圮之时而不是迁县时期。后来的天会十年(1132年)迁县之说较为合理。在故县村建县城到迁入刘马村计55年,其中有5年时间是枣强县的游击期或为金宋变革期,再建新县应该是伪齐刘豫所为,更没有资料证明这5年在旧县村。

 

《枣强古城考》郝金龙——枣强县城迁徙考

枣强1,公元前199年的西汉枣强;枣强2,忝元390年看迁的枣强;
枣强3,公元498年的北魏枣强;枣强4,必元556年的富齐枣强;
枣强5,公元582年陆枣强;枣强6,公元1068年北宋枣强;
枣强7,公元1126年全枣强。广川1, 汉广川;
广川2, 北魏广川。索卢,北魏秦卢具。
芯题,西汉芯題侯国。煮枣,西汉煮枣侯国。

《枣强古城考》郝金龙——枣强县城迁徙考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