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城县建置沿革》 郝金龙——建置沿革

11,109次阅读

共计 3396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9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建置沿革

西汉时从刘邦拥有天下, 本县域有两种建置, 即郡县制和封建制并行。

汉高祖四年(前203年) 建置冀州清河郡东武城县, 到西汉末。 属清河郡。 治所在西半屯镇盐厂村。武城本部武城辖部属之。

汉高祖七年(前200年) 封功臣陈胥建复阳侯国, 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 撤侯为县, 王莽始建国元年(9年) 改称乐岁县, 到西汉末。 属清河郡。 治所在饶阳店镇刘辛庄西南。 饶阳店镇和三朗镇各一部属之。

汉高祖八年(前199年) 封功臣程黑建历侯国, 景帝中元元年(前149年) 撤侯为县。 属清河郡。 治所在景县李章村。里老部及以西到邢庄的今故城县北部属之。

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 封功臣张相如建东阳侯国, 武帝建元年(前140撤侯为县, 后称阳乡县, 到新莽始建国元年(9年) 属清河郡「治所在故城县郑口镇原孟故庄村东南运河内。赵行部属之。

汉文帝二年(前178年) 封齐悼惠王子刘贤为武城侯国(《史记》 全释全译认为为南武城) 十四年(前164年) 改封贤为淄川王。

汉武帝元朔四年(前125年) 推恩令颁布后封中山靖王之子刘颇建广川侯国, 武帝元鼎四年(前112年) 撤侯为县, 到西汉末, 属清河郡。 治所在景县广川镇附近。房庄乡一部属之。

汉宣帝本始四年(前70年) 封清河纲王第七子刘弘建立东阳侯国,到王莽始建国元年(9年) 撤销, 属清河郡。 治所在故城镇甘陵坟附近。故城本部东半部和德卫部属之。

汉宣帝本始四年(前70年) 封清河纲王第六子刘福建立蓿侯国(不同于周亚夫在北藉城即今景县的蔣侯国) 此为南蓿城, 到汉宣帝元康元年(前65年) 撤侯为县, 属清河郡。 治所在景县南胡庄村。里老部属之。

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 建置清河王国东武城县, 到东汉末年。 治所仍设于西汉东武城。广川部属之。同时在东武城县封济南王刘德在东武城县建武城侯国, 到建武中元元年(56年)撤销武城侯国, 地归东武城县。

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 建置广川县, 到汉安帝永初元年(107年) 建置广川王国以封弟刘常保为广川王, 独立出清河国, 在邓太后支持下封建广川王近亲属在 辖域建置县公、 县公主领地, 广川王于永初二年(108年) 薨, 一直维持到邓太后亡故时的121年, 王国撤销为县, 再辖于冀州甘陵国(即清河国改称) 直到东汉末。治所在景县广川镇附近。广川部属之。

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二年(36年) 封梁统为陵乡侯, 其子嗣封建城, 到汉明帝永平四年(61年) 撤侯为县, 属清河郡。 治所在军屯镇。 军屯全部、 建国镇一部属之。

三国魏文帝初元年(220年) 建置东武城县, 到魏元帝景元五年(264年) 属冀州清河郡。 治所仍在汉东武城故地。武城部属之。

三国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 建置广川县, 到魏元帝景元五年264年) 属冀州渤海郡。 治所在景县广川镇附近。广川部属之。

西晋武帝泰始元年(265年) 建置东武城县, 到武帝太康年间(280-289年) 去字为武城县, 再到怀帝永嘉年间的五胡乱华, 约在公元316年, 属冀州清河郡。治所在西半屯镇盐厂村。武城部属之。

西晋武帝泰始元年(265年) 建置广川县, 到东晋初, 属冀州渤海郡。 治所在景县广川镇附近。广川部属之。

东晋元帝大兴二年(319年) 故城县域首先被羯族石勒占据。 到永和六年350年) 汉人冉闵灭后赵建立魏国, 只有短短三年, 到永和八年(352年) 在外族联合攻阀下灭亡。 永和八年鲜卑慕容儁建立前燕国, 再统故城县域。 到穆帝升平元年357年) 故城域再归于前秦苻坚, 在原武城县城建立清河王国封给自己的儿子。

太元八年383年) 被鲜卑慕容垂替代, 县域易为后燕国所辖, 并在原广川城建置广川郡, 390年左右又为枣强县, 直到北魏神瑞二年(415年) 年才结束北方的混乱局面。

北魏神瑞二年(415年) 建置广川县, 东魏后建置未变, 直到东魏武定八年(550年) 归于北齐。 属冀州广川郡, 太和十一年(487年) 废郡, 再属长乐郡(在信都) 。县治所在今故城县房庄乡西北清凉江东支东侧故、 枣、 景三县地界处。广川部属之。

北魏泰常五年420年) 建置武城县, 到北魏永熙三年(534年) 东魏和西魏分治, 武城县属东魏, 直到东魏武定八年(550年) 地域归于北齐, 属相州清河郡。治所在武城原址。武城部属之。

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 .分广川县建置索卢县, 到东魏武定八年归于北齐, 属冀州长乐郡。 治所在枣强县马瞳村。 广川部属之。

北魏太和十三年489年) 分武城县建置侯城县, 到东魏武定八年(550年) 于北齐。属相州清河郡。 治所在军屯镇。 军屯镇和建国镇一部属之。

北齐文宣帝天保元年(550年) 因魏制留置广川县, 到天保七年(556年) 废除广川县, 将枣强县迁到北魏广川址建置枣强县, 属冀州长乐郡。 治所在北魏广川址,即故、 枣、 景三县交界处。广川部属之。

北齐文宣帝天保元年(550年) 因魏制留置索卢县, 到天保丄年(556年) 废除索卢县, 并入新建置的枣强县, 一直到北齐末。 属冀州长乐郡。 治所在故、 枣、 景县三界。 改易前后广川部属之。 此处是高齐的发源地, 当时在故城本部有不同形式的高氏城堡, 辛庄乡东三务的南鄴城, 故城镇甘陵坟附近的高黎郭即是。

北齐文宣帝天保元年(550年) 未在武城设县,武城部南属今临清市附近的贝丘县, 属司州清河郡, 天保七年(556年) 建置武城县于清河郡信成县故城。 仍属司州清河郡。 治所今址在清河县城关镇尹才庄。武城部属之。

隋文帝开皇六年(586年) 移北齐武城于故地仍建置武城县,一直到唐初。 属隋贝州清河郡。 治所在西半屯镇盐厂村。 武城本部武城辖部属之。

隋文帝开皇六年(586年) 分北齐枣强县为三: 建枣强县于今旧县村; 建广川县于今德州市; 建东阳县于故城镇。 东阳县设于汉东阳王子侯国故地, 开皇十八年(598年) 改东阳名为漳南县, 一直到唐初。 属清河郡贝州, 大业三年(607年) 改贝州为清河郡, 又为清河郡所辖。 治所在故城镇甘陵坟附近。故城本部属之。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 建置武城县, 到调露元年(679年) 移治所于军屯镇王行杖村, 直到唐末。 属贝州清河郡。武城本部武城辖部属之。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 建置漳南县, 杀窦建德后的武德七年(624年) 移漳南县于武城县漳南镇村, 一直到唐末。 仍属贝州清河郡。故城本部属之。

五代时期(907—960年) 故城域先后为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所辖。

北宋建隆元年(960年) 建置武城县, 到庆历八年(1048年) 王则起义后改贝州为恩州, 熙宁九年1076年) 移武城县到永济渠东的东流村再建新城, 一直到北宋末。 前属贝州继属恩州。武城本部武城辖部属之。

北宋建隆元年(960年) 仍建置漳南县, 属贝州。 到庆历八年(1048年) 黄河决口形成北流,故城本部被黄河分割成东西两部分, 于至和元年1054年) 西部窦堡、 岭踪被分割入武城县; 东部入历亭县。 属河北东路恩州。 南宋建炎初年(1127年) 没于金。

金太宗天会五年(1127年) 仍置武城县, 到章宗明昌年间(11901196年) 建故城县时将北宋割入部分归故城。 属大名府路恩州。 治所未变。 明昌年后武城本部武城辖部属之。

金太宗天会五年1127年) 在历亭县城置恩州, 到章宗明昌年间(1190年? )在汉、 隋东阳县故城建置故城县。 属大名府路恩州。故城本部属之。

元太祖十五年(1220年) 仍建武城县属东平府, 到至元七年(1270年) 改属高唐州。 县治所未变。武城本部武城辖部属之。

元太宗六年1234年) 仍建置故城县, 属中书省河间路景州(在东光) 到至元三年(1266年) 撤销故城县为镇入河间路陵州陵县, 治所在今德州市长河公园附近。 到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 撤陵州, 故城再设县入河间路景州(在景县) 治所在故城镇。故城本部德卫部属之。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 仍置武城县。 属山东布政司东昌府。 治所位置未变。武城本部武城辖部属之。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 仍置故城县。 属北直隶河间府景州。 治所在故城镇。故城本部属之。

清世祖顺治元年(1644年) 仍置武城县。 属山东布政使临清州。 治所在武城县老城。武城本部武城辖部属之。

清世祖顺治元年(1644年) 仍置故城县。 属北直隶河间府景州。 治所在故城镇。故城本部属之。

'近世沿革参考590页《故城县近代行政区划变革》


《故城县建置沿革》 郝金龙——建置沿革

《故城县建置沿革》 郝金龙——建置沿革

《故城县建置沿革》 郝金龙——建置沿革

《故城县建置沿革》 郝金龙——建置沿革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