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厂村史探源》郝金龙—— 关爷庙

232次阅读

共计 846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毫不夸张地说, 在中国大地, 凡有市井的地方, 就有关帝庙, 而且大都附会了无法主宰命运的小民百姓寻找寄托的美好愿望, 祭祀关爷便成为普遍的传统仪式。

盐厂历史中的关爷庙曾是村里最宏大的建筑, 位于今赵武宝小店西的张家和赵家的两处住宅处, 当年是什么形制, 已经没人能记得, 土改后将庙改建成平顶房的小学校, 侪辈在其中发出朗朗地读书声, 已是1960年代的事了。 从原有建筑物料上看原建筑是刮柱、 铳梁、 四面见线椽、 石柱础、 通天窗、 板打墙、前出厦、 三叠梁瓦房, 显然不是村庄庙宇的建筑风格, 应是规格较高的仿外地庙宇的建筑形式。 至今仍有一些梁、 柱、 標、 椽在民房上。凭当时缺吃少穿的盐厂村民的财力, 集资建一高规格的庙宇是不可能的,只有县以上官家投资才有可能。 查《武城县志》 无所获, 据《明史》 能看出一些蛛丝马迹, 故就此作一考证:

1556年, 明朝嘉靖帝驾崩, 隆庆帝即位, 当年“大礼之争” 的冤案得以平反, 诏赠申良太仆少卿, 诏一子入京为官, 从《明史》 上看“大礼之争” 未记载有人被抄家, 白钺后人一直到明末都有人在京为官, 会缮护申良在京的宅院。

当喜讯传来对当时的申氏不亚于中了头名状元, 显然申百川此时已过70岁, 只有其弟举家入京较为合理。 在笔者对申氏“影子” (供奉的家谱) 的朦胧记忆中, 申氏有位叫申百代的人(因与笔者祖上郝百代重名) , 应是申伯川之弟。考村东南的申家老坟即1970年代八队老苜蓿地, 四周是红荆溜(对成行红荆的称呼) 围着有20余亩的方地, 正中偏南是申百川的坟, 其南则密布着子孙的坟莹, 有很多似有冢无冢的小坟按规矩排列, 村民称为守祖。 在这些坟北有一半空地只有一孤立的券顶砖坟, 虽无人说清埋的是谁, 据当时葬制, “绝户” 应有过继的继子守祖, 他则无守祖的坟冢, 看来他的子嗣死后并没来祖坟守祖,故推测应是申伯川进京为官的弟弟, 死后回盐厂安葬。 这是盐厂第一砖坟, 由 于几百年的雨水淋蚀冲刷, 1970年代坟冢露出券砖, 侪辈曾从陷洞处窥视,空空如也! 后来坍塌而泯。估计关爷庙的建设与他的发迹有关。 考关爷庙始建年代应在1566年后的几年内 

《盐厂村史探源》郝金龙—— 关爷庙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