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口镇秘黄村浅考》陈砚祥—陈氏入住与村庄形成

208次阅读

共计 1233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坟墓是生命最为直接的遗迹, 也是一个家族精神的图腾, 还是已逝生命对世界沉默的守望, 从某种意义上讲, 坟墓的安葬顺序既是家族血脉相联见证,还是一个村由远及近逐渐发展的缩影。

陈姓是秘黄村人口最多的姓, 占全村人口的一半以上, 秘黄村陈氏入住,催生了一个农耕自然小村向行政区划村的转变, 但秘黄村的陈氏人应是在清同治年间分两次入住。

曾祖(殿林) 1943年去世, 享年83岁, 以此推算, 曾祖1860年出生, 但曾祖并非秘黄村生人, 而是由高祖(陈毅) 一扁担挑着家业, 带着两个儿子(殿荣、 殿林) 来投奔高祖兄长(陈得) 以此推算, 高祖迁往秘黄村的时间应在清同治末年( 1875年) 或光绪初年, 只有140年左右。

在笔者记忆中, 秘黄村陈氏墓地, 有三个村。 太祖万里及列祖西久, 在房庄乡魏庄村下葬。 1993年, 笔者在县纪委工作, 接待过房庄乡魏庄村的一名上访者, 同他攀谈魏庄村有关陈氏的迁移。 他说, 魏庄没有一家姓陈的, 陈家迁出几支他也不知道。 只是在村东南有一块地叫陈家坟。 说是陈家的义地,也没有一个坟墓, 已种上了庄稼。 回家后, 笔者将此事告诉了父亲, 父亲补充说,陈家坟在1947年土改前几年还有地、 有房、 有湾, 湾中有芦苇。 过年时, 陈家还吃伙饭, 一起去魏庄上坟。 地被卖后, 陈家人还接着上了十来年的坟, 到了 五十年代中期, 才不去。 岁月又过了二十个春秋, 现在秘黄村陈氏家族中, 到魏庄上过坟的还有五六个人, 都已是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了。 岁月将继续删繁就
简, 魏庄陈氏的坟墓将逐渐湮灭在岁月的长河中, 尽管秘黄村陈氏的血脉追溯于此。

秘黄村陈氏先人在房庄乡魏庄村迁出后, 还在青罕镇千户庄村遗留了三个坟墓, 有天祖文章和高祖辈陈得、 陈同兄弟二人。 以陈得早迁于陈毅, 却又葬在千户庄的事实推断, 陈得作为长子, 先行去了秘黄村, 是秘黄村的拓荒者。作为次子的陈毅及三子陈同(早丧无子) 守着天祖居家度日。 天祖去世后,高祖陈毅便携妻带子投奔其兄长陈得。 但陈得去世后, 则按照长子守祖的风俗,连同弟弟陈同, 守护天祖文章。 以陈毅带着两个儿子迁入秘黄村的时间推断,高祖辈陈得应在清咸丰末年或同治初年(1862年) 迁入秘黄村, 约一百五十年。高祖辈陈得、 陈毅入住秘黄村后, 人丁兴旺, 因此, 秘黄村陈氏都是高祖陈得、陈毅的后代, 血脉并不远, 还不足二百年。

在秘黄村下葬的陈氏先人中,最高辈分是高祖陈毅。 还有曾祖(殿) 辈,祖父(全) 辈, 父辈(本、 章) 以及子辈(立、 彦) 等。

从秘黄村的陈氏坟墓的分布来看, 陈姓作为占村人口 50%以上的大户, 也刚刚入住秘黄村一百五十年左右。 一百五十多年里, 陈氏人丁兴旺, 治家建业,所谓的大院户数逐渐增多, 形成小村规模, 于是确立村庄。

本书《故城县屯村文化》 之《五黄村浅考》 中, 通过查阅《清雍正县志》《清光绪县志》 确无秘黄村, 明确考证五黄村中最早两个村庄都叫黄村, 相距不远, 为师黄村、 前黄村。 至于贾黄村、 鹿黄村应为清移民村庄。 那么, 秘黄村为民国新兴村庄无疑。 秘黄村名称应是后人依据周边四黄村命名。 至于为什么以“秘” 定名应是附着之说。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