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776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前文通过对千户庄村地理位置、 环境的论述, 得知, 千户庄旧村在千三大队、 千四大队、 千五大队。 本村最早居民也应在此范围。
宋氏家族为本村大姓望族, 千户庄村原有五个大队, 除千二大队没有宋氏族人, 其他四个大队皆有宋氏族人居住区, 人丁兴旺。 全村宋氏族人同宗同源,族谱、 墓冢皆有分支走向, 可以看出, 其子孙繁衍辐射周边。 《宋氏族谱》 记载, 始祖宋德成, 永乐初年迁至故城。 五世孙宋诺所著《金斋集》 记载, 永乐二年(1404年) , 五世祖宋德成携家人从山西屯留县(属今长治市) 迁到北直故城县新义南乡安家落户。 可见, 五世孙宋诺记载详实。 宋氏族谱是明末清初修订, 其记载依据文集, 宋氏族人应为千户庄村明代最早移民。
千户庄村如果是金元时期村庄, 一定有更早期的原始居民, 据传, 千户庄因有韩千户驻守得名“千户庄” , 又名“韩姓庄” 。 那么, “韩姓” 是不是明以前原始居民其中之一呢? 据千户庄村长者回忆, 千户庄村确有韩姓, 后来消失。 传说故城县辛庄乡牛卧庄的韩姓本是千户庄村人,千户庄村的牛姓本是牛
卧庄人。
故城师范党组书记王树彬先生是故城县一位德高望重、 学识渊博的老教师, 据他介绍, 传说, 千户庄是一个大村庄, 村子里姓氏很多, 多有大户。 这个村叫韩姓庄, 也叫千户庄。 韩姓是村子里的大户, 明代从安徽凤阳迁来的,是朝廷封的武官, 在村子里地位显赫, 说话做事颇为霸气。 村中杨氏家族也是大户, 杨氏家族中有人在朝为官, 位高权重, 地位更加显赫。 韩家、 杨家两大家族都不服对方, 长此以往, 就产生了矛盾。 韩家从地位上赶不上杨家, 处处受到杨家的挤对, 以至于没法在村子里生活。 韩家的姑表亲牛氏在牛卧庄定居,家族兴旺、 事业发达。 韩家就举族移居牛卧庄, 而牛卧庄的牛氏家族移居千户庄。 从此形成了韩姓庄无韩姓, 牛卧庄无牛姓的现象。
民间还有一个传闻, 千户庄、 牛卧庄附近有一个大沙河相通, 牛卧庄的牛姓和千户庄的韩姓各有一位放羊人, 他们沿着大沙河滩放羊相遇, 都称对方的村庄风水好, 之后互换居住地。 牛卧庄、 千户庄相距近三十里路, 显然这种说法有些牵强附会 关于村庄韩姓与牛卧庄牛姓的互相迁移是否属实有待考证。 从王树彬先生的讲述来看, 韩姓为明凤阳移民, 根据叶景涛先生《故城移民探源》 论述, 明代朱棣做皇帝之后, 建都北京, 在南方抽调大批工匠、 大户, 移民北方, 充实京都, 韩姓若是凤阳移民, 应是这一时期移居北方的大户。韩千户实为元代驻军首领, 凤阳韩姓移民为明代永乐移民, 此与韩千户没有关系, 韩千户的“韩姓” 是千户庄明前最早居民之一。
在千户庄村, 还有一种传说, 叫“狗咬吴家” , 移民到来时, 村里已有吴家居住。 明洪武、 永乐年间, 大批移民先后从山西、 du东、 江西、 江苏、 浙江移居冀鲁, 故城区域及周边由于明初、 永乐遭受战乱之苦, 人烟稀少, 是移民的重点区域。 相传, 有移民来到千户庄村的时候已是夜晚, 快进村庄时, 只见灯火阑珊处有人家居住, 经询问得知是千户庄村。 人们相继进村, 说话声, 脚步声, 车马声惊动了村子, 就在此时, 村子里传来沸沸扬扬的犬吠声。 来到近前, 一打听才知灯火处是吴姓人家。 到底是洪武移民至此听到狗叫声, 还是永乐移民到此听到狗叫声, 已无法考证。 如果是洪武移民至此闻犬吠, 那么, 吴姓是元代居民, 毫无疑问。 从居住区域看, 应是如此。
千户庄村原有沈姓, 与黑龙港河对岸鹿豕村的沈姓同源, 沈姓应为元代居民。 明代乡贤沈嘉, 本鹿豕村人, 著有《西溪生自志》 , 此文开篇即曰: “沈氏家于溪上者, 盖已三百年矣。 ” 沈嘉生于1592—1674年间, 前溯300年, 即是元代。
由此可以初步断定, 沈姓、 吴姓、 韩千户“韩姓” 为元代居民, 是千户庄村最早村民。 其次, 宋姓为明代永乐二年( 1404年) 移民, 是明代最早移民。千户庄村共有22个姓氏, 分别是吴、 宋、 杨、 牟、 胡、 赵、 牛、 周、 石、颜、 冯、 费、 于、 范、 张、 刘、 李、 王、 沈、 韩、 孙、 贾。 其中李姓三源, 刘姓两源, 王姓两源, 贾姓两源, 各不同宗。 沈、 孙、 韩姓住户或许迁移, 已在
千户庄村消失。
暂且以原大队划分居住区域。 千一大队有宋、 牟、 胡姓。 千二大队有赵、牛、 张、 刘、 贾、 沈姓。 千三大队有宋、 吴、 杨、 冯、 费、 李、 王、 孙姓。 千四大队有宋、 李、 石、 刘、 王、 颜、 韩。 千五大队有宋、 周、 杨、 李、 范、 贾、于、 王姓。 这正是:
沈吴韩千户, 祖史可溯元
宋姓一大族, 先民永乐年。
李姓分四家, 王刘两不沾。
牟自屯村来, 贾氏杏基迁。
还有胡杨周, 颜冯费于范。
石牛张孙赵, 大庄姓氏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