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673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五个孝子村
在故城县青罕镇有五个以“孝子” 命名的村庄, 分别是大刘孝子、 刁孝子、秘孝子、 小刘孝子、 于孝子。 在西半屯镇也有两个与孝道有关联村庄, 分别是前孝兰、 后孝兰。 这几个村庄命名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孝道文化。
关于“孝子村” 的来历, 早在2011年, 故城县大刘孝子村的刘锦琪曾撰写过《故城县“孝子村” 的来历》 一文, 文章曾发表在《衡水晚报》 和《衡水日报》 。
现将“孝子村” 来历, 根据刘锦琪撰写的文章作一概括。元朝后期, 有一南方侯姓人士, 沿大运河来到现在的刘孝子村附近开设烧陶窑, 帘主生有一子名侯秀, 侯秀幼年丧父, 跟继母生活, 继母生有一子一女,偏爱己岀, 对侯秀苛刻, 可是侯秀生性贤孝, 上孝顺父母, 下爱护弟妹。 侯秀自幼聪颖, 勤奋好学, 成绩优秀。 进京考试, 金榜题名。 三年后, 侯秀省亲回乡, 父母已经过世, 弟妹寻兄出走。 侯秀深感愧疚, 便在父母坟前搭棚守孝三年, 并散资施饭, 救济过往行人脚夫, 以觅求弟妹回归。 期间妹妹回乡,却闻弟弟在归途中溺水而亡, 侯秀携妹回京。 从此孝子美名在当地广为流传, 侯秀居住地便成为孝子地带。
明洪武年间, 北方天灾兵燹, 民生凋敝。 刘姓始祖刘彦深随父从京东密云迁至河北武强洼西村落户。 后因家庭老幼人口众多、 生计艰难, 约于洪武十一年( 1378年) , 刘彦深为解家庭困窘, 禀父命, 行义举,远离双亲, 舍妻抛子, 代人从军。 来至故城被安置在烧陶业旧址起身, 垦荒种田。 因朝政限制回归无期, 故再娶李氏成家占籍立户。 而此地尚无村名, 却有孝子美传。 刘彦深敬重孝子之举, 为铭自身尽孝之愿望, 便为此地取名刘孝子村。
再后来, 刁姓族人相继迁来, 附近定居, 取名刁孝子。 刁孝子村东二里路又迁来一户刘姓人家, 建小刘孝子。 原刘孝子改成大刘孝子。 附近秘家场村更名秘孝子。 于姓迁居附近仍沿用孝子之名, 定村于孝子村。 如此形成五个孝子村
两个孝兰
前孝兰、 后孝兰村名的来历也有一段故事, 堪称佳话, 为故城孝道增添上更为深厚的文化内涵。相传, 明朝初年, 燕王扫碑, 内战三年, 百万虎狼兵拉锯血战, 士兵战死无数, 百姓遭征战、 抢掠、 饥饿更死伤无数, 加之燕兵又对曾助朝廷军队的百姓进行报复性的血腥大屠杀, 白骨遍野, 十室九空, 故城周边运河两岸造成历史上空前的劫难。 在靖难征战中, 故城县孝兰村奇迹般免遭洗劫, 在战乱中幸
存下来。 这里边, 有一段耐人寻味的传说。
传说孝兰村里有人丧母, 七日头上, 正待发丧, 忽然传来消息: 燕王的官兵就要进村了。 顿时, 村里鼎沸起来, 人们惊惶失措, 一片嘈杂。 丧礼主持人原是很有声望的长者, 见此情景说: “生死由命, 现在跑也来不及, 各复旧位! ”
本来慌乱了的人们见他稳如泰山, 便安定下来。 长者趁此布置指挥, 法度井然,进退有序。 一切很快恢复了正常。 起灵的时刻到了, 棺木上了丧舆。 孝子亲朋哭得昏天黑地。 旗葬的队伍丧幡高扬, 穿白带孝的人群犹如一道银河, 庄严地向村外墓地倾泄而去。
这时, 燕王的官兵来到了村边, 一个个如狼似虎, 杀气腾腾。 但看到如此庄严的送殡队伍, 没有一人前去干扰, 更不忍心在这个村里烧杀抢掠。 燕王追问官兵们为什么对该村心慈手软, 一个大臣叩头进谏道: “王爷, 古来丧礼最重, 天子以孝治国。 以臣之见, 此村守孝之人甚众, 万万不可毁也。 ” 话音刚落, 那边一阵哭声随风飘来, 军前, 帅旗忽然地倒向一边, 燕王见此情景, 不禁暗自思量, 以我堂堂十万大军的雄风, 竟被孝风把帅旗吹倒, 可见是天意令我保留此村, 如违天命, 恐进军不利。 想到这儿, 不禁微微颔首, 然后挥鞭道:“此村以守孝当重, 由孝子拦路, 乃天意, 天命不可违。 立即绕行。 ” 随后,率领大军绕村而去。
村庄保住了, 村民得救了, 如果说是孝子之心感动了燕王, 倒不如说是传统的礼教才使该村免遭洗劫。 于是, 人们便给该村更名为“孝子拦村” , 后来演变成“孝兰村” , 一直沿用至今。据考证, 燕王之兵虽多次以“靖难” 之名与政府军展开拉锯战, 但并未路过此地, 显然系后人编的故事。 总不失孝道文化在此地的传扬
五个孝子村与两个孝兰村是故城县七个著名的村庄, 反映出中华孝道文化深厚的内涵。 中国人最基本的孝道就是善事父母。 故城县与孝道有关的七个村庄流传的故事, 把中国两千多年孝道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