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城县屯村文化》宋淑敏 ——毛店村和石佛村的渊源

293次阅读

共计 668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2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今建国镇的毛店村, 2010年间, 在村西南约三百米处, 出土一尊石佛。 经专家考证, 为北周佛像。 也就是说, 毛店村也是原来的古庙村。 那为什么后来没人叫毛家庙村呢。这和被记载在《武城县志》 中的谢公堤有关。

经考证, 黄河决口 300多年后, 定居在武城河西(今故城县) 境内的百姓并没有过上好日子。 县境南部边界与清河接壤, 地势南高北低。 运河多次北堤决口, 洪水灌注临清、 清河、 武城(今故城南部) 国家只保运河漕运, 无力顾及州县。 各县为自保, 便开河筑堤。 谢公堤、 一字河就发生在武城(今故城)与清河县间。

嘉靖《武城县志》 载: 从嘉靖九年( 1530年) 到嘉靖三十六年( 1557年)间, 运河就有五次“河决如前” , “平地水深丈余” , “患加于前” , “溺死者数百人” , “田庐尽冲没” , “岁大饥” 。 而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知县谢梦显。 莅政年余” , 适逢嘉靖三十六年( 1557年) 卫运河决口于清河渡口驿, 经入武城, 庄稼房屋尽被淹没, 诸多灾民找他诉说灾情,他昼夜不安, 遂请当道批准, 修建了一条长堤。 该堤自毛家庄(今毛店村) 起, “西至西李(小王里村) 止, 长三十里, 宽三丈, 高丈许” 。 同时在堤外挖沟一道, 把来水引入黄泸河。 从测量到竣工, 不到两个月即全部完成。 边境南北万余户百姓因此免于涝灾。 因该堤自毛家庄起, 俗称毛家堤。 地方绅士公议, 州因有苏公(东坡) 堤, 为了让后人记住谢公的恩泽, 武城县民即立碑纪念, 称此堤为“谢公
丰曰”堤

“谢公堤” 筑成后, 庙宇处在堤外, 时刻受到水患的侵扰。 于是, 庙里的和尚以及看庙护庙之人随即往北迁址建庙。 在“谢公堤” 内今石佛村重新建起庙宇。 遂给新村命名为石佛村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