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伏伽籍贯考证分析》以文化环境分析孙伏伽的籍贯 郝金龙

285次阅读

共计 963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以文化环境分析
努力奋斗, 古今一理, 这要有“师父领进门” 作先导。 作为中古时期的唐早期社会教育资源并不发达, 家传文化应是主要方面, 只有大家族才拥有雄厚的教育文化资源, 可以为子嗣提供良好的受教育条件。 众所周知, 成为开国皇帝有十年的“马上” 功夫也就足够了, 想成为和平年代的良相, 成为状元, 如
果没有“世传儒业” , “耕读传家, 诗书继世” 的多代崇尚读书的风气是比登天还难的。 从史书上的人物传记来看, 多都经过几代人的努力, 如崔慎由, 高祖崔融, 国子司业; 曾祖崔翘, 礼部尚书、 东都留守; 祖崔异, 渠州刺史; 父崔从, 户部尚书、 检校左仆射、 淮南节度副大使, 知节度中:。 到第五代才有崔慎由、 崔安潜兄弟的进士。 可孙伏伽传记只记载他本人, 看来他祖上并不显赫。

为什么孙伏伽能成为第一状元、 民部侍郎、 大理寺卿呢? 就应该从他与“天下甲族” 武城崔氏文化的关系来分析。从秦末崔意如和长子崔业看上东武城这块风水宝地, 以清河郡为郡望的东武城崔姓士族, 通过两汉400年的韬光养晦, 健全了使子嗣成为国家栋梁的整套家传文化。 从汉末崔氏开始崛起, 成为山东(太行11J以东) 望族, 在北朝士族中一直都是最高门第, 到孙伏伽生活的年代崔氏为国家级别的政权提供出了12位宰相和不计其数的太守、 刺史、 御史、 郎中。 孙伏伽应耳濡目染崔氏家族的显赫, 自幼就受到崔氏家传文化的熏陶, 再得崔氏先师的真传, 才在崔氏子嗣尚未走出“九品中正” 思维圈时, 自己捷足先登到科举进爵模式, 并一举成功。 而武城崔氏子弟在唐高宗后才陆续登上宰相之位。

从孙伏伽在隋大业年间中进士看他的儒学、 法学、 历史学功底自幼从名师习得, 应与崔氏家族有着密切的关系(或为甥舅关系或外祖孙关系) 籍贯为武城县城比较合理。
“(崔) 双为东祖, 邯为西祖, 寓为南祖, 亦号中祖。 ” ⑺]独无“北祖” 来看, 当崔氏分房支时, 则以居家在城中方位命名房支, 与现代家谱上说的''东门、 西门” , “长支、 二支、 三支” 类似, 因崔氏来得早, 发展快, 人口多,占居了武城县城的城东、 城西、 城南、 城中不同的区域。 北城应该是其他氏族的主要居民区, 这些氏族的耕地、 墓地也只能选择在崔氏墓群的外围。 西半屯村北“红旗湖” 墓葬, 据姜玉岭对出土文物考证属唐墓, 所以也应该是崔氏、孙氏以外氏族的武城墓地, 估计系清河东武城张氏墓。通过上述分析, 笔者认为孙伏伽的籍贯为唐河北道贝州武城县北城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