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124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老河西街作为老武城的一部分, 许多娱乐设施都在河西, 比如戏园子、 澡堂子等, 河西曾有条街道称为堂子街。 河东、 河西有一座木桥相连, 自古以来依靠运河蒙荫, 往来船只频繁, 我们小时候经常会见到纤夫拉船的身影, 再后来人们偶尔会见到大小轮船牵引着十只八只装载着各种货物的船。 河西街南、 北两端河岸都有水运码头, 从船上卸下的物资包括建材、 化工材料、 煤炭、 布匹、 食盐、红白糖、 大米等等。 物流通畅从而带动两岸的经济繁荣, 让这一带物阜民丰、 商贾云集。 又因地处武城、 夏津、 清河、 故城的交界地, 是一个商品流转的集散地,方圆百余里都知道武城四、 九赶大集, 二、 七赶小集, 老街区内店铺林立,老建国中学的旧址就是一座山西会馆, 历史上晋商与徽商齐名, 可见当时的老河西街商贸之繁荣。 后山西会馆撤销, 在会馆守馆的一户山西王姓人就落户在和平村。除了外地商家之外, 本地买卖也相当兴盛, 就在现在的老建国百货商店往西往南那两条街上, 汇聚了五家大商户, 有焦炭行、 公顺杂货行等(河西街市场区和邻近民居见266页图2—31) o
外祖母的家就住在老太平街上(后来的枣市) , 有处大的杂货铺面, 九间门脸, 名“公泰” 。 据他家老人说, 他的祖辈开始就是从来往船只上挑卸杂货贩卖起家的, 两处买卖很火爆, 曾经显赫一时。 每年元宵节闹龙灯、 玩玩意儿的时候,店铺外摆几张八仙桌, 放几挂鞭炮, 还要把各类点心、 糖果、 烟卷分散给玩玩意儿和看热闹的百姓。 早期的河西街南头即石闸街, 是非常繁华热闹的。 这里当时 虽然居民仅有三四十家, 但也能称得上店铺林立, 加工作坊应有尽有。 从南往北商家店、 高家店(即高昇店, 主要经营日用百货) 、 肖家店、 刘家茶馆、 加工厂(曾经是碱厂, 后改作食品加工厂) 、 李家饭馆、 王家茶馆等, 还有笼算铺、 木工作坊、 白铁加工、 农具修理、 糖坊、 肉坊、 磨坊、 轧坊……
原来的老头牯市在石闸街上。 那时买卖牲口都要经过中间人, 即经纪人, 当地人把这个行当叫头牯经纪。 可不要小看了这个行当, 在当时农耕时代, 骡、 马、牛、 驴都是田间主要的劳力和道上的主要旱路交通工具、 所以当时用骡马成群来形容富裕的大户人家, 小农小户往往要积攒多年才能买得起一头牲口, 再者不见得人人都懂得牲口的品相和年龄, 所以就需要一个经纪人来从中协调, 那时的买卖双方是不能直接讲价钱的, 需要由经纪人来“暗箱操作” 。 所谓暗箱, 可以是双方宽大的衣袖, 也可以是一个特制的一尺来长的布筒, 两个人把手伸进去, 先报身后报零, 身既是大数。 比如一头驴卖家想卖560元, 就先伸出百位数五, 后出十位数六, 再有小零头再继续出。 然后经纪人再向买家报身报零, 从中协商, 获取差价。 一般来说, 买家不知卖家卖了多少钱, 卖家也不知道买家到底花了多少钱, 类似现在说的吃完原告吃被告一样, 这个职业现在基本不存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