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627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古镇遗迹
故城镇两千多年的文明史, 所留下的文化印记到今天为止已经有限, 但是,透过印记审视历史, 溯根求源, 不难发现, 文化的光环依旧令古镇熠熠生辉。
今故城县域古镇颇多, 可是, 由于历史上黄河多次泛滥, 横扫肆虐, 故城大部分区域不免祸及, 洪水过后, 几个古镇印记皆无。 独有故城地, 自定王河之后成为区域高地, 此后, 黄河多次改道随意漫流, 却再没有泛滥于故城及周边区域, 因此, 故城很早就确立了政治文化中心地位, 留下遗迹, 至今犹存,演变出许多佳话, 泽被后人。
(一) 七十二座庙
史说, 故城有七十二座庙, 德州有七十二座衙门。 《故城县志。 光绪版》列名记载的, 仅故城镇庙宇就数不胜数。
古镇城池, 北城门内有关爷庙。 南城门外、 西南、 正南各有关爷庙。 城内东关有土地庙, 城外东南、 西南各有土地庙。 城内东北、 城中心、 城外西南各有真武庙。
城池内, 有城隍庙、 文庙、 马神庙、 观音堂、 郭家庙、 陈家祠堂、 贾家庙、王家祠堂、 郭家祠堂、 土地祠、 狱神庙、 忠孝祠、 节孝祠等。
城池东门外有天齐庙, 东南有三官庙、 玉皇庙、 药王庙、 郭家祠堂等。 南门外有泰山行宫、 地藏堂、 马家祠堂、 总司庙、 斑疹庙、 殷家祠堂、 秘家庙、王家庙、 白衣庙、 周家祠堂、 二贤祠等。 西门外有大寺庙、 碧霞元君行宫、 娘娘庙、 龙神庙、 风云雷雨庙、 火神庙、 八蜡庙、 刘猛将军庙等。 城北有老庙。
故城镇众多庙宇, 其中最有名的, 占据重要地位的是三大宗庙— —城隍庙、娘娘庙、 药王庙。城隍庙坐落在东门里, 兴文街北, 庙宇坐北朝南, 南大门为古代戏楼。 进入大门, 就是古朴典雅的城隍庙大殿。 殿前有走廊, 高高的门台。 拾阶入殿,五间正房宽阔高大, 门窗做工精细讲究, 雕花形象逼真。 大殿屋脊上雕有形态各异的飞禽走兽。 殿内四梁八柱, 龙飞凤舞。 大殿正中, 城隍爷塑像栩栩如生。像身为铸铁, 手臂为木制, 整座塑像设有机关, 如有触碰, 他会做出相应的动 作, 倍感神秘莫测。 城隍爷两旁还有许多佛像, 大小不一。 大殿东西厢房还供奉许多神像, 不计其数。 整座城隍庙神圣、 神秘而威严。
娘娘庙坐落在西南镇弦歌巷北首, 坐北朝南, 分为东西两院。 娘娘庙房屋多, 供奉神主也很多, 大庙内分出各种神庙。 分别有龙神祠、 风云雷雨庙、 马神庙、 刘猛将军庙、 火神庙、 八蜡庙等。 庙内和尚、 道士, 整日里诵经拜佛,香火缭绕。 娘娘庙附近环境优美, 南临半步桥, 西有唱戏广场, 每到庙会, 商贾云集, 人流如海。
药王庙坐落在东南镇, 前身为城北老庙。 高大雄伟的药王庙, 大门向运河敞开, 两尊石狮子盘踞两边。 庙宇为古老的四合院落式样, 供奉许多神灵。 寺庙内, 整日木鱼声声、 香火不断, 轻烟笼罩。
文庙又称孔子庙, 虽不是故城三大宗庙, 但是其建筑规模却广大壮观, 是故城最古老的文化建筑之一。 庙内石碑林立, 记载着先人丰功伟绩, 传播着儒家思想。
故城还有许多进士祠, 如“父子三进士祠” “马中锡祠” “周世选祠” “宋诺祠” 等等, 这些祠堂寄托了人们对儒士的崇拜、 敬重。如今, 三大宗庙建筑早已不复存在, 但是, 残垣留下的佛像、 石碑、 皴员,依旧存在, 还被故城后人收藏供奉。
明清时期, 仅故城镇就有几十座庙宇, 号称“七十二” 座庙, 加上治辖村镇, 祠庙不胜枚举, 数以百计, 也不为过。 为什么以数字“七十二座” 来附会呢?数字“72”会带给人们许多联想: 比如孔子有知名弟子七十二贤士; 《西游记》 描述的孙悟空有七十二变; 道家学说有七十二福地; 济南有七十二名泉;故宫建筑占地面积七十二公顷……这些都不会是巧合, 拼凑。 古代, 在中国人心目中, “9”这个数字有特殊意义, 它的倍数也一定具有
特殊的意义, 72是9的倍数, 当然具有特殊意义。 唐朝道士所编《天地宫府图》说: “七十二福地, 在大地名山之间, 上帝命真人治之, 其间多得道之所。 ” ……
故城七十二座庙汇集儒释道三家建筑形式, 以“72”这一数字来计数, 可见, 目的不仅说明故城庙宇之多, 而在于呈现故城历史之久远, 文化底蕴之深厚, 是一方福地。
故城庙宇, 数不胜数, 融合儒尊道三家文化。 由此可见, 故城注重教化 崇尚文明。 “七十二” 必将成为故城历史的一个吉祥数字、 文化精髓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