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复阳县故址》复阳城与河流的关系 郝金龙

233次阅读

共计 1453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现在我们用复阳城来标志历史上经复阳东西的河流。
1. 清河在复阳西

清河就在今清凉江的位置, 即在复阳县西1公里, 与《水经注》 所说“清河又东北, 迳复阳县故城西砂]” 相符, 在北魏之前的三国时期, 曹操所开的征高丽的运河, 史称“白沟一清河” , 也应该是今清凉江的河道(这一说争议较大, 本人是根据此地有叫“五榜头” 的村名而推断的) 。
2. 张甲河在复阳东

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塞瓠子后, “河复北决于馆陶(今馆陶县) , 分为屯氏河, 东北经魏郡、 清河、 信都、 勃海入海, 广深与大河等, 故因其自然,不堤塞也”

文中的“屯氏河” 是与黄河大小等同的分支, 依《中国历史地图集》 所标注, 屯氏河当时流过今郑口再东北或德州到景县。 屯氏河的分支历史上称屯氏别河, 经“信都” 的屯氏别河就是过复阳、 枣强的张甲河右支, 黄河的这次泛滥, 到汉元帝永光五年(前39年)才结束, 对此地的影响达70年。 当时东西流向的涤水断流, 南北向的清河湮废, 只有张甲河在复阳和枣强(汉枣强) 境穿过。

《中国历史地图集》 标注的张甲河是与北宋黄河元符北流(索卢河) 在南宫县曾有合流, 在今枣强县西向北, 此河为张甲河左支。 “右渎东北径广宗县故城南, 又东北径界城亭北, 又东北径长乐郡枣强县故城东IM” 根本就没提到与复阳县的关系, 通过古文献和今卫星地图对比观察, 张甲河在信成县(清河县尹才庄) 南已与屯氏别河合流, 过今清凉江到南宫尚家寨东, 东北流到南宫县紫冢, 再东北过枣强县大营镇的南王庄、 金子、 西崔浒, 张甲河在此未与清河合流, 而是交叉清凉江到故城县冷高常村西北再向东北过杨辛庄、 刘辛庄 故复阳在张甲河西, 张甲河再北流过东马村东, 到车田村再交清凉江, 到枣强的马田村东向北。 张甲河与清河在冷高常村西有过一次交叉, 过车田村后又一次交叉 

3.漳河流径的考证

漳河由于在历史上决徙改道非常, 西至淺阳河, 东至卫运河都有漳河的踪迹, 地志书多有描述, 但没有一个能说的清楚它的具体径流。 《太平寰宇记》粗线条地记载了枯漳渠, 应该就是隋唐漳河在故城县北和县西的大致流向。

在清河县条下记载“枯下漳渠者。 清漳渠也。 自邺县界来, 非浊漳也。 隋大业中,制使姚暹疏决, 从上漳渠水入此渠, 亦名姚暹河; 炀帝征辽回, 泛舟于此, 谓 之回銮河; 大业十三年593年) 窦建德于广平郡又疏此水入柳沟, 遂与永济合流。 92]” “东派别出一支曰蔡河, 下入山东武城县又东北流至张宽村入南宫县界, 今涸[划” , 显然漳河在这一段是从今清河县流向故城县军屯方向的。

枣强县下记载“枯漳河在今县东南十里” 。 [河。 漳河从故城县军屯西向北到枣强县(此时在旧县村) 东南10里东折到“县(漳南县, 今故城县故城镇) 北四十里” [均。 “又东流, 入蓿县(景县) 界。 ” [殉从这几段记载来看, 今清凉江的河道大致符合隋唐时漳河的流路, 从卫星地图分析, 在复阳这一段漳河应流经复阳之东即张甲河道, 过车田村后与清凉江合流。 (见213页图2—16)
4.元符黄河的流路估计

根据刘辛庄东残存的“老堤头” (见下图2—17)和《方舆纪要》 的记载图2—17刘辛庄东残存鳏堤的“老堤头”“黄路河, 在(南宫) 县南八十里。 《志》云: 上流自清河县城北流入境, 疑 即故清河矣。 今埋废。 其地斥卤, 潦水数集” 〔97〕来估计, 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 内黄口之决所形成黄河北流, 应该在老堤东向北流, 由于这次黄河的泛滥才将1300年的复阳居民赶尽。复阳在西汉时东有张甲河的阻隔, 再到北宋末又有漳河的阻隔, 西面有南北方向的一溜与枣强古台地连在一起, 难怪古时的地志都把复阳划到冀州, 而未列入武城县或漳南县条目之下 。

《寻找复阳县故址》复阳城与河流的关系 郝金龙 《寻找复阳县故址》复阳城与河流的关系 郝金龙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