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武城考》夏武城之谜 郝金龙

263次阅读

共计 793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2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隋区宇图》云:“夏禹七代孙芸(芒)封公子武于此建国。”〔7〕《唐书。 理志》云:“武城汉曰东武城。旧治古夏城。”罔这都是后人对历史的追述 帝芒是夏朝的第^一任帝(包括后羿和寒淀),约在公元前1848—前1830年 在位19年,帝芒的公子应生活在夏帝泄时期,约在公元前1830年后。据此说 武城是以公子武的名字命名的封国,邑之得名不是“岁饰武备”的意思。所以 有人称这时的武城为“夏城”。

据《故城县地名资料汇编》武城在夏、商、西 周(前2100年一前771年)属兖州,春秋,前770年一前476年,属晋国东阳 (今石家庄至邯郸间)。然而《中国历史地图集》在战国诸侯称雄前没有武城 的标识,也没有任何文化考古的标识,各种史籍也没有关于“武城”的记载 原因可能是古黄河在作怪,“黄河下游全面筑堤大约始于战国中期。在没有筑 堤以前,黄河由于多泥沙的特点,下游河道在河北平原上来回游荡”。⑼所以 由于黄河的荡涤、泥沙的淤积,夏朝的历史古迹当深埋地下。

据在郑口西南8 公里的取土坑观察,西汉早期的墓葬在地下6—7米所以战国前很难被记载 也很难被今人发现来描述。战国中期筑堤后,武城仍在《禹贡》河和《汉志 河中间黄河泛滥的区域内。到西汉末年又多次河决被泥沙掩埋。得益于王景治 河后的800年里从东汉到五代,恢复的人口、田舍,又经历"民房舍漂溺几尽 死者甚众” “舟楫通于城门外” “平地行舟”。[⑼后屯砖厂的取土坑中(图2—3 可以看出北宋时一次河决就沉沙达1.7米,再加上战争,所以到明初此地已是“春燕归来无栖处,东地千里少人烟”,那么“武城”三迁其址也就不足为 怪了。今天这块土地上的居民大多数是明初自山西或山东来的移民,如今的人 们既不知夏武城,也找不到唐宋武城,更找不到武城的参照物。黄河在这片土 地上的肆虐就像刷子蘸着墨水在纸上涂抹一样,“左一层,右一层,使人类 生存的痕迹涂抹荡然无存,使得“夏武城”成为“谜”。

 

《古武城考》夏武城之谜 郝金龙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