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后四渎考》 沙溪 郝金龙

269次阅读

共计 1518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沙溪本来就是一条并不显著的小沙河,因为有了 “沙溪先生”一一孙绪,于是乎沙溪被镌刻于史册之上。考证入龙潭的南来河道并不是很难,最少有三条自西向东排列着的黄河北流,一过红庙西在村西北而东折;一穿齐杏基向西北,再东北折;一自堤口村向东北,过前、后沙岗村再东北到千户庄。到底哪条是沙溪呢?颇费一番笔墨。“曲流河渎前志未载,今查形迹,起本邑(故城县)烧盆屯,上接武城沙河,蜿蜒下注,东北经新南(乡)响沟,又东北经永昌(乡)宇屯、大月庄,又东经清北(乡)洼里(或为贾丰村),又东北经北化村至窦堡店出境。下游泄景州为江江河。”

]三支来自于武城的沙河中,过红庙的一支在清朝即被定为曲流河,其余两支中必有一支为沙溪。

―)沙岗之考量

孙绪写过好多高水平的文章,其《沙岗赋》就是一篇被保留下来的抒情文章,借为从侄撰赋之际抒发心中的郁郁心绪,从此亦能看出他对世外桃源的向往。此文有可能是第一次罢官归田时所作,“沙溪”之号应始于沙岗所临之沙溪,因再次罢官时业已称“陂东居士”。其“余家别业在沙溪之南数里”,村西沙磧旧为溪水拥成,丘阜大小相望,故老因名之曰沙岗”,“沙溪南去十里其余”,〔2呵就是对沙岗、沙溪位置的描述。《沙岗赋》洋洋千言,属于艺文,可以夸大描述,但“沙溪”在“余家” “南”十多里;“别业”又在“沙溪”“南” “数里”应该是绝对真实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考量的第一手资料。“累累相如,列若斥喉,绳若贯珠”妙的小沙丘就属艺术性描写了,大意为“一个接一个排列得像侦察敌情的小土堡,用绳子穿起来与穿珠子一样”。仍是考量北宋黄河“大溜”〔205]的依据。

以鹿豕村中心定点正南5800米即前沙岗和后沙岗村间的“大沙丘”,今沙丘虽已不显,其遗址仍可寻,位于公路北侧,离“南”仅东偏2.2度。正好与“沙溪南去十里其余”相符。如果以南岭踪村中心定点,正南十多里就是红庙村,明初故、武分界时杨庄村南侧是武城县红庙,北侧是故城县杨庄。“别业”不可能到“桑棵外找地”;

如果以南岭踪村中心定点,向今沙岗村测距,虽然也在“十里其余”范围内,则方向离“南”偏东了近45度,孙绪先生就要写成“东南” 了,所以以南岭踪是孙绪乡里的“假设”不能成立。“绳若贯珠”的“沙磧旧为溪水拥成”,也能断定沙溪与沙磧相伴,两沙岗村间的沙丘东、西即沙溪。“沙溪南数里”在今老干部局东、王园子西北和马庄北,应该属孙绪的“别业”,“拥沙而岗,依岗而庐”〔2呦的世外桃园之“庐”,应该在今老干局(前沙岗村南)附近。(见110页图130沙溪考量图)

(二)沙溪河遗迹

在后沙岗东北角,向东北有河形,虽有后世人们挖掘的痕迹,但从长距离比照,仍能看出是黄河故道的痕迹,即从堤口村东北行流,过前沙岗村东南角,东北过“沙岗”东入后沙岗村,东北出村进入有河形区,再东北到师黄村,再东北到千户庄,这一段长约8公里即为孙绪时代的“沙溪”,即《故城县志》所谓的“南河”,与《读史方舆纪要》描述的“沙溪,县西北二十五里。一名南河。自武城县界流入” [207]一一对应:堤口即“武城县界”,千户庄在“县西北二十五里”。沙溪乃北宋庆历年间过高鸡泊的黄河北流的“大溜”区,只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本地属湖沼区,潴水区很宽,但水流沿最短线路行流,称“大溜”。北流初始大溜在白庙向东北,到孟瞳村,即沙丘一线,就是图130中所标注的“庆历北流沙岗区”。北流断流后,才在师黄村北流到千户庄。清初在原故城与武城县界筑景州堤后,逼武城县来水走索卢河(今清凉江),沙溪应有几十年干涸期。后来洪水在堤口村冲开景州堤,向东北泄洪时才留下今天能见的河形。武城界来的三支“沙河”在故城境内都有东折,转折后略呈东西向,沙溪为最南边的一条,应该是被称为“南河"的理由。

《宋后四渎考》 沙溪 郝金龙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