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论高鸡泊》— 北流的五股河与南来的河道 郝金龙

375次阅读

共计 1864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当北宋熙宁二年(1069年) 黄河北流绝, 高鸡泊的南湖区基本淤积成平陆,即武官寨东北缘留下东大洼。 高鸡泊主湖区南部的饶阳店东全部成平陆, 仅存黄官屯洼。 高鸡泊主湖区北部仅存“龙潭” , 在述说着自己曾是高鸡泊之遗渊,到明后期响沟河来水将龙潭填平, 高鸡泊之遗迹则荡然无存。 后世漳卫运河决口时高鸡泊也不时显现其历史的真貌, 但邻侧这些明清移民已经不能与其对话了!
黄河断流, 漳河行西路或东路, 随着高鸡泊水源的枯竭, 其内之河道也开始交叉混流, 元、 明之季高鸡泊又成了漳卫运河决口的行洪河道, 到明嘉靖六年(1801年) 以后, 郑口前后运河决堤频繁, 出现了 9次之多, 古河道进一步淤平。 现对北宋五股河和后世衍生河道作一分析。

6. 东沙河:,五股河之一” , 属北宋黄河北流大流港区南缘。 起于北王庄, 东北到牛卧庄、 李仙寨, 到西三务与第三股主流的东支合, 清乾隆五年1740年) 开为大洋河。

7.  曲流河 (今江江河) “五股河之二” , 属北宋黄河北流大流港区北缘。 北宋北流过后, 河迹起于大月庄附近; 金、 元明期起于贾黄村西北之龙潭, 称曲流河; 清初起于东高才响沟河, 仍称曲流河;清乾隆五年( 1740年)景州开排水河到烧盆屯东南, 当地人称黑龙港; 民国时再次疏浚后, 定名为江江河。

8.  庆历主流: “五股河之三” , 属北宋黄河北流主流区。 前段接师黄村南的沙溪, 东北到孟瞳村, 再东北到张小麻、 魏家院、 高小营、 小马坊, 再东北到王瞳为“五股河之四” , 因沙磧居多, 魏家院以远不显河迹, 近世开为青年干渠, 略近于大流港。

9.  枣强北流:“五股河之四” ,庆历黄河北流后十年的主流,北流结束后(1126—1128年) 即埋塞。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 后黄河,在北岭踪东南向北决,稍西北过贾召村、师召村到朱往驿东, 再到枣强旧县村、 张站里, 北流到武邑县。

10. 大运河: “五股河之五” , 北宋时在郑口北有一条东到今运河向东泄水的河道, 为第五股河, 在北宋熙宁三年(1070年) 六月被开为御河。 金明昌六年(1195年) 后与自流的卫河接通。 于金泰和五年( 1205年) 开为卫运河。到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 接通临清会通河后, 才是郑口今天所见的京杭大运河  


《故城县志》 将南来入江江河称为“武城沙河” 、 “沙河” 、 “南河” 。北宋北流最初九年在“大流港” 行流, 从郑口镇前、 后沙岗村向东北到里老小马坊一线为主流, 沿线除沙丘外在今天看来并不显现黄河故道, 韭流过后,并未留下明显河道, 只是沙丘连绵, 当遇雨涝年份仍会汇聚成穿行于讣丘间的河流, 尤其遇武城以南卫河决口洪水过故城境行洪时, 河道再次形成。 今天我们在地面上能见到的片断河渎多属此类。 自武城流入故城的最少有三条, 再加上乌栏渎(在今兀兰屯) 共有四条:

杨家河: 属高鸡泊洼地中的不同时期行洪河道。 因过武城县杨庄(今红庙村) 故名, 接高鸡泊南部的黄官屯洼。 在今红庙西北稍显河道片断, 原河道向东北拐到烧盆屯东南, 再东过冯杏基东向北入龙潭。

河: 黄河北流的后期主流河道。 红庙河道淤积一段时间便不堪行流, 又在堤口到齐杏基稍西北冲出一条, 仍过大杏基、 冯杏基入龙潭。 这条河道在北流的后期筑有黄河大堤, 北流过后都留有河床遗迹, 估计也被称为“武城沙河” 或“沙河” , 在金、 元、 明时期为“龙潭” 和“曲流河” 上源, 或称“沙河” 或称“曲流河” ; 乾隆五年(1740年) 裁弯开挖到景县江江村的排水河, 因很多河段与曲流河不同, 官方并未命名, 因过“龙潭” , 东北与天津黑龙港河连接, 当地人称黑龙港, 民国时因过景县江江村, 景县命其名曰: 江江河。 现今附近村民仍称黑龙港, 今已与“龙湖公园” 连接。

沙溪: 庆历北流早期的主流河道。 以沙岗、 沙丘为其特征, 并无河形, 后世运河决口的行洪和后世人们的挖掘, 从长距离比照, 仍能看出是黄河故道的痕迹, 即从堤口村东北行流, 过前沙岗村东南角, 东北过“沙岗” 东入后沙岗村, 东北出村进入有河形区, 再东北到师黄村, 再东北到千户庄。 此即《故城县志》 所谓的“南河” , 与《读史方舆纪要》 描述的“沙溪, 县西北二十五里, 一名南河, 自武城县界流入” 一一对应, 堤口即“武城县界” , 千户庄在“县(今故城镇) 西北二十五里” , 这是元、 明时期的沙溪, 在庆历北流时是“大溜” 与主流接。

乌栏渎: 北宋黄河北流在断流前一年的1068年, 黄河在兀兰屯前决口形成的河道。 乌栏渎主流形成后于周辛庄西向北到红庙村西, 再到北高庄,再东北到烧盆屯, 再自杏基湖向北到南岭踪村西, 再西北到尹里、 三朗过枯河(索卢河, 今清凉江西) 行流14个月后断流。 断流后因没有黄河水的支撑,雨涝之水估计在烧盆屯南与“沙河” 合而入龙潭。  

 

《三论高鸡泊》— 北流的五股河与南来的河道 郝金龙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