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724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2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我们应深深地记住“黄河水急冲沙,水缓则沙停。黄河可冲毁房屋庄稼,也可以填坑造田”的道理。
有记载的黄河是自巨鹿向东北流的扇形九河期,而且都是“逆河”即海水倒灌,过故城县古黄河应该是这个扇面的最南边的一条,或为鬲津河。今故城县地平下十几米有贝壳的黑土层就是这一时期的地层。地理学家将记录黄河的书籍命名黄河河道,《禹贡》上描述的黄河称《禹贡》河,《山海经》上描述的称《山经》河,《汉志》上描述的称《汉志》河。《汉志》河最早,在故城县域东,德州东向北通过;《禹贡》河黄河从今了釜阳河一线之东向北流,在深县向北的是《山经》河;一直沿淺阳河向东北的是《禹贡》河,都在故城县以西。
故城县就处在《禹贡》河和《汉志》河的河曲之间。周定王时“河徙”的黄河因不知径流未算在内。还有不同时期数不尽的以“某河”命名的黄河岔流。《山经》河和《禹贡》河在故城西,分岔前的称《禹贡》河。《禹贡》河流淌多年后下游淤积,行流不畅时就造成上游决口,为了防止决口在今天仍能见到防止决口的大堤,清河县西的“鳏堤(或为史前高地)”就是其一,由于鳏堤的作用,在早期黄河泛滥中并未对高鸡泊洼地(当时高鸡泊不存在,故称高鸡泊洼地)造成直接冲击,没有黄河的淤积,就保持高鸡泊洼地的低水平线,如果高鸡泊东北方向上没有阻隔,此地有再大的雨水也会顺畅入海。《汉志》河,在沧州向东在章武(黄骅县西北)入海,与《禹贡》河“夹击”,高鸡泊洼地的泄水只能向景县境东北流,到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河道终于在馆陶向北决口形成屯氏河和屯氏别河,屯氏河和屯氏别河与黄河等量分流,故城县境北的绛河、张甲河、屯氏河高地逐渐形成,阻断了高鸡泊洼地向北、向东的泄水。后来黄河断流,漳河水的加入,成了高鸡泊洼地潴水的主要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