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城县东化村丧葬习俗

1,027次阅读

共计 1832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大三天和小三天

    要是逝者晚上去世,以半夜12点为界线,半夜12点以前是小三天,半夜12点以后是大三天。本地人都认为大三天对后人好,意思是逝者没有在新的一天吃一顿饭,都给后人留下来了。

穿寿衣

    逝者咽气前,要先穿好寿衣,抬到棂床上,意思是“不能光着身子走”,否则就会被认为人死是“背炕”走的。

戴孝

    逝者的子侄,用白布带系头,上身穿白布衣(现多为一次性);逝者的儿媳、闺女、侄媳等,用白布带系头,上身白布衣,下身白布裤子。逝者子女,鞋上蒙白布。

上庙送山

    人死后,随即上庙。上庙队伍的前头有一人端着木制托盘,内放纸,从家中走路走到村中小庙,除第一次和最后一次上庙外,其余5趟都是去的时候不哭,回来的时候哭。第一趟庙由孝子孝女去上,意思是人死了,赶紧向阎王爷报到。之后,至出殡再上6趟庙。前6趟庙由亲男至女,孝子贤孙,本家子侄,外甥等去上即可。

    在最后一次上庙之前,有一次“送山”,是将纸牛纸马纸楼等烧掉。“山”是在入殓之后,用刀砸碗之前。“山”去的时候的队伍和上庙一样,男的在前,女的在后。“山”回来的时候变成女的在前,男的在后。回到逝者家中后,开始砸碗。砸碗后,开始上最后一次庙。

    出殡当天启灵之前上一次大庙。这次上庙的队伍就壮大了;形式上,孝子手拉哭丧棒,队伍的前头有一人端着木制托盘,内放,以极慢的速度率队前行。上庙一来体现家族大小,二来体现子女孝心如何。子女哭得越痛心,替逝者折罪越多,孝心越好。

故城县东化村丧葬习俗

陪灵守灵

    床前放一供桌,设烛台一对,摆供品若干。桌前有一个大盆,用来给逝者烧纸。陪灵人为孝子贤孙,包括儿女、侄孙、外甥及院中亲门近支,出殡那天还有外甥媳妇、侄子媳妇等人加入。男的跪在棂棚两侧,女的在正堂屋内棂床或棺材两边。来了男客由男陪跪哭,并一同叩谢。来了女客则由女的陪哭,这时,女陪都要到院子里对来客一一叩谢,以表敬意。

    守灵人由儿孙亲为,日夜守护,负责灯长明、续香火、烧纸钱、换供品,兼防鸡鸭狗猫侵入等不测事件的发生。人死后,确定了丧期和葬期,即由总理事安排报丧。    

故城县东化村丧葬习俗

摆大祭

    一般由逝者的后辈负责,如女儿、侄女、侄子等,主要有馒头、蛋糕、鸡、鱼、肘子等。迎大祭由逝者长子负责,行李叩谢之后,要给逝者的女婿穿孝衣。

架孝行祭

    出殡那天,启灵之后,长子走在前面,次子、三子等紧随其后,由侄、孙、叔伯兄弟或表兄弟架着儿子的一臂,一同前行。儿媳、侄媳、孙媳则由娘家嫂子、弟媳、婶母架孝。出了门的闺女、孙女则由自己的儿媳、婆家侄媳或妯娌架孝,俗称“架胳膊”。行走顺序为男的在棂前,女的在棂后。长子打幡。

   启灵前,长子将一陶碗用菜刀打碎。陶碗打碎后,把棺材停放在大街正中,孝子夹道分列,除子、女外,其他近亲鞠躬磕头送行。祭毕,由孝子将一瓦盆重重地摔在砖头上,意思是打碎阳间用的锅。男在棺前三步一前走,二步一回头,这叫“迎材头”。

入殓

    将尸体由棂床抬入棺内叫入殓。抬的方法是由长子抱头,其他子女兜着褥子轻轻放入棺中。男性头顶棺材头,女性脚抵棺材尾,意味着“顶天立地”。之后开光,开光人用新棉絮在碗内沾一点清水,顺着死者的两眼由内向外轻擦一下,将棉絮塞入死者的两耳,入殓时棺材底铺黄色褥单。这些工作完成,开始观殓。参加观殓的人除儿孙外,男的有其亲兄弟姊妹,女的有娘家亲人参加。死者亲属围在亡灵周围最后一次瞻仰遗容,即平时所说“见最后一次面”。一切妥当,盖上棺盖,钉上银钉。钉银钉时,孝子要口诵“亲人躲钉”,以免伤及死者的灵魂。这时孝子孝眷等亲人要大哭,恸哭,撕心裂肺地哭,因为现已“盖棺定论”永别亲人。

下葬

    根据各个坟地堂口朝向的不同,棺材的埋向也是不一样。上坟烧纸的位置在逝者脚的位置。

故城县东化村丧葬习俗

圆坟烧七

    出殡第二天圆坟,即用土添坟,这次圆坟必须尽可能多添土,因为规定死后三年不能圆坟。坟头大小是人丁兴旺,日子好坏的象征。“烧七”是民间办丧事时超度亡灵的法令。传说阴曹地府有十殿阎君,这十殿阎君是专门审理死者的神。行善者到天堂,作恶者下地狱。每殿阎君审理亡灵需时7天,十殿阎君审理完毕共需70天。所以儿孙们在老人亡故后,每7天烧纸哭祭一番。烧完“十七”为“尽七”,但一般都烧到“五七”即可,特别是“五七”,除烧纸外还要扎纸花,纸车、纸房子、纸家具等,做新衣,上大供。这样孝子眼哭干,泪流完,纸烧尽,用哭声泪水为逝者折罪,并祈求阴槽地府诸神“高抬贵手”,让逝者顺利越过鬼门关,尽快到达天堂。

故城县东化村丧葬习俗

本文图片个人拍摄,禁止盗用!

 

正文完